宿州市的地理位置是安徽省最为奇特的,地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四省交汇地带,可谓是“鸡鸣四省”,放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宿州南北跨度极长,东西相对狭窄,最窄处的萧县被淮北市和淮北飞地交叉,仅一条铁路相连,而这一地带也是宿州地势最高的地方,当年刘邦落难曾躲避于此山之中。
宿州市的河流走向大致与辖区的方向一致,呈西北向东南最终注入淮河、洪泽湖,有四条河流齐头并进之势。宿州的交通区位也十分重要,他是交通枢纽徐州西进、南下的必经之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均贯穿辖区全境,此外还有连霍高速、盐洛高速、京台高速等知名公路干线铺设于此。宿州还保留有黄河故道、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可见古时就有相对发达的水运交通,如今经过河道疏通后,宿州的主要航线可通过洪泽大湖连通京杭大运河,进而驶入大海,实现水陆联运的交通网络。
宿州市历史悠久别称宿城、蕲城、云都、符离,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先有宋国将古老的宿国后裔迁往此处,陈胜吴广在涉故台(属埇桥区)掀起反秦大旗,后有楚汉在此相争项羽兵败垓下,成为刘邦的福地,此后有刘秀(更始帝时期)、曹熊获封萧王。唐朝元和年间置宿州,后因黄河数次水患破坏极大州治被废并入徐州,建国后为了更加方便整治淮河水患疏通入海通道,将洪泽湖完整的划入江苏境内,做为换地将徐州东南侧的两个县划入宿县专区,到了1999年正式成为地级市。宿州市下辖1个区(埇桥区)、4个县(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总面积99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6.3万,2023年GDP总量2291.5亿元,人均GDP约4.34万元。
宿州市一带有着浓厚的楚汉文化,因历史上与苏北等地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一地区的文化习俗也十分接近,泗州戏在这里广受喜爱。这里是孝善文化的发祥地,还有运河文化、淮河文化、龙舟民俗文化,每逢端午佳节境内南部的泗县最为热闹非凡、极具观赏性。宿州的文风也十分昌盛,有历史深厚的石刻工艺,书画艺术节,砀山梨花节,龙城十月古会等。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催生出了大量的历史名人,如民间神话故事的钟馗,七十二圣贤的闵子骞、子张,白居易青年所居,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朱元璋发妻马皇后,明朝开国功臣邓愈、胡大海、韩成,祖籍砀山的齐白石等。苏轼曾在《南乡子·宿州上元》中称宿州为“此去淮南第一州”。
宿州市的人文历史景观众多,有垓下之战的古遗址、虞姬文化园、天门寺、圣泉寺、皇藏峪、钟馗文化园、涉故台、蕲县古城遗址、乐天园、闵子骞祠、宿州古城墙,黄河故道等。
宿州市府驻地,下辖12个街道、24个镇,总面积29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万,2023年GDP总量940.9亿元。埇桥区是“孝圣”闵子骞故里,位于宿州市中段,浍河、沱河、新汴河贯穿全境,为平原岗地地貌,石灰岩、白云岩和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属安徽、江苏两省四市交汇地带,与萧县、铜山区(江苏省徐州市)、灵璧县、固镇县(蚌埠市)、怀远县(蚌埠市)、濉溪县(淮北市)、烈山区(淮北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京沪铁路、宿淮铁路)公路(盐洛高速、京台高速、宿固高速、206/343/344国道)
埇桥区一带古为蕲县,先后属沛郡、谯郡、彭城郡,唐中期为宿州治所,南宋北伐失败后境内为宋金的前沿地带,元末黄河再次夺淮入海埇桥一带随之被淹没摧毁,明初重置宿州划入凤阳府管辖。民国时期改宿州为县,1948年在埇桥区一带设宿城县级市,1949年再次合并为宿县,1952年驻地由老符离集迁驻城关镇、部分辖区划入铜山县,1964年辖区一部与周边县份组建固镇县,1992年宿县改为宿州县级市,1998年改为埇桥区。
主要景点:隋唐大运河埇桥遗址、闵子祠、柘龙树、东林草堂(白居易青年时期所居)、符离晓渡、北镇头寺、林探花府、蕲县古城遗址
特产和民俗:夹沟香稻米、淮北麻鸡、符离集烧鸡、栏杆牛肉
下辖13个镇,另设有3个功能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3万,2023年GDP总量271.53亿元。砀山县有“世界梨都”美誉,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位于宿州市西北端,黄河故道、沙河、利民河穿境而过,地势平坦,为黄泛平原地貌,有煤炭、油气资源分布。属四省交汇地带为全国少有的独特地理区位,与萧县、永城市(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河南省商丘市)、单县(山东省菏泽市)、丰县(江苏省徐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陇海铁路、徐兰高铁)公路(德上高速、237/310国道)
砀山县因芒砀山得名,古称下邑,秦朝时置县属砀郡,汉初曾为吕产的封国,东汉时下邑县改名夏邑县为梁国国都,南北朝时县制被废改置安阳县,隋朝时改安阳县为砀山县,唐宋时属单州,明初划入徐州,嘉靖年间因黄河水患治所迁往小神集。解放后曾短暂从徐州划入商丘专区,建国后划属宿县专区,1952年划归江苏省,1955年为了方便治理淮河安徽、江苏两省换地,砀山县随宿县专区划属安徽省管辖。
主要景点:黄河故道、梨树王
特产和民俗:(sa)汤、砀山酥梨、砀山黄桃
下辖22个镇、3个街道、1个乡,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05.46万,2023年GDP总量443.9亿元。萧县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是安徽省文物大县。位于宿州市西北,是宿州市南北跨度最窄处所在,境内细流、季节性河流居多,大部分为黄淮冲积地貌,煤炭、耐火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属三省交汇地带,与埇桥区、烈山区(淮北市)、杜集区(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市)、永城市(河南省商丘市)、砀山县、铜山区(江苏省徐州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陇海铁路、徐兰高铁、萧淮客运联络线、符夹铁路)公路(连霍高速、京台高速、淮阜高速、310/311国道)
萧县一带古为萧国,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秦置萧县,西汉时属沛郡,刘秀未建立东汉前曾获封于此即萧王,南北朝时为沛郡治所,改为承高县,隋朝时复改为萧县,金朝时划入徐州。抗战时期曾划入商丘专区,1952年再度划入江苏,1955年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
主要景点:皇藏峪(刘邦曾隐藏于此)、蔡洼、永堌古镇、车牛返、圣泉寺、绥舆山、凤山森林公园、岱湖公园、金寨遗址、圣泉古镇
特产和民俗:伏羊宴习俗、萧县坠子、皇藏峪蘑菇鸡、萧国圣桃、萧县葡萄、皇藏峪莪子
下辖19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1万,2023年GDP总量340亿元。灵璧县是垓下之战的古战场、钟馗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区,新汴河、沱河穿境而过地势低平,大部分为黄泛平原地貌,大理石矿和水泥灰岩矿较为丰富。属两省三市交汇地带,与埇桥区、铜山区(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江苏省徐州市)、泗县、五河县(蚌埠市)、固镇县(蚌埠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宿淮铁路)公路(盐洛高速、徐明高速、宿固高速)
灵璧县是千年古县,始置于北宋哲宗时期,重获重用的苏轼在视察这一带时,为了减轻民众负担提出拆分虹县璧镇置零璧县,因“山川灵秀,有石如璧”得名灵璧,划属宿州,明初朱棣发起“靖难之役”,这里曾是齐眉山大战的发生地,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转折点,明清时期属凤阳府管辖范围。解放后划入宿县专区,1956年划入蚌埠专区,1961年复归宿县专区,1964年拆分出部分辖区与周边县份组建固镇县。
主要景点:虞姬墓、垓下遗址、灵璧奇石文化园、灵璧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特产和民俗:磬石雕刻、菠林喇叭、灵璧石、钟馗画
下辖3个街道、15个镇,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6万,2023年GDP总量301.67亿元。泗县是泗州戏、中国山芋之乡,位于宿州市东南端,新汴河贯穿全境,地势平坦,水资源较为丰富,有石灰石、磷矿资源分布。两面与江苏省相邻,属两省四市交汇地带,与灵璧县、睢宁县(江苏省徐州市)、宿城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江苏省宿迁市)、五河县(蚌埠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宿淮铁路)公路(盐洛高速、徐明高速、104/343国道)
泗县古属泗水郡,西汉时期置夏丘县,北周时改为晋陵县并同高平县组建泗州,唐朝时并入虹县,清朝乾隆年间泗州治所迁往虹县,撤销县制降格为乡并入泗州。民国时期改泗州为泗县,解放后划属宿县专区,1956-1961年曾划入蚌埠专区。
主要景点:蟠龙山、隋唐大运河泗县段、阴陵山、邓顺兴墓、朱买臣墓、中国古鞋博物馆、霸王城遗址、马场古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