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1.账户的概念
为了能够分门别类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对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准确的反映和监督,以便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核算指标,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会计核算的具体表现形式,由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格式组成。设置账户是会计格算的专门方法之一。
2.账户的分类
账户可以根据其核算的经济内容、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
①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比如“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②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在会计工作中,人们往往把会计科目和账户混同起来,实际上,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而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会计科目的分类也就是账户的分类。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一个名称,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反映其增减变化及其结果,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而账户是由企业根据会计科目和单位自身的需要来设置的,这体现了会计科目的设置权限和账户的使用权限问题。
通俗的说,将本企业所需要的会计科目登记在账簿上,就成为账户。如果没有被登记在账簿上,会计科目就仅仅是会计科目,仅仅是一个名称。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为了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以便取得必要的会计信息,就必须为账户确定相应的格式,我们把这种格式称为账户的结构。
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减变动,这种变动虽然复杂繁多,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账户的基本结构也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至于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经济业务的性质以及反映的内容。其中,可以将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账户的本期减少发生额。同时,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它在账户中核算由于增加或者减少而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
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以此作为假定前提,所以,本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下期的期初余额;上期的期末余额必然是本期的期初余额。也就是说,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余额和发生额之间的关系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账户正规格式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而在学习过程中,用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对课堂上列举的经济业务都按照账户的正规格式呈现,通常将账户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结构。
当堂达标:
1.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是( )
A.会计要素 B.会计科目 C.账户 D.会计对象
2.下列关于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B.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名称
C.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D.会计科目仅规定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
3.账户哪一方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登记减少数,取决于( )
A.账户的性质 B.账户的结构 C.记账规则 D.账户功能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