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1919年的5月4日爆发了以广大青年学生为主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发生历史性转折,中华民族在伟大觉醒中迈上改变自身命运的新道路。
No.1
爆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1919年1月起,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然而,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不但遭到拒绝,而且会议竟然规定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民积蓄已久的反帝爱国情绪如火山般爆发出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爆发。
反动军阀政府派了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逮捕了30多名学生。第二天,全市学生进行总罢课,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向全国通电。李大钊也发表文章严厉谴责反动政府镇压学生,反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并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的各阶层,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之间达到了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波及全国20多省的100多个城市。在国内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没有出席6月28日巴黎和会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把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了这一节日。
No.2
五四运动后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关注点从反帝爱国转向社会改造。社会改造一时成为社会的流行词。一大批直接声称其宗旨是改造社会的刊物纷纷面世。在社会改造的呼声中,中国社会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在改造中国的各种方案中,马克思主义获得广泛传播。尽管马克思主义此前已传入中国,但作为诸多外来学说的一种,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工学主义、新村主义等各种思想纷纷呈现于中国社会。在各种思想和学说的比较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的主流。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二是启蒙运动向劳工阶层普及。知识分子深入劳工阶层,推动了工人阶级作为一个自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进程。“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的响亮口号。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知识分子与劳工相结合,既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又催生了一批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直接输送了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自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