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路是谁?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陪伴孔子最久的,他只比孔子小9岁,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子路几乎全程跟随,保护孔子。
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记》中有说,子路出身贫寒,但孔武有力,性子耿直,最开始认识孔子的时候,非常看不上孔子,多次顶撞。后孔子稍加设计,子路穿儒服,请求拜师。
具体孔子用了什么方式,使得子路诚服,不得而知。
但从《论语》的一些孔子和子路的言论中,发现,这位孔武有力,看似粗鲁的武夫,一直在监督孔子的行为,经常对孔子的行为质疑和批评。
所以我猜测,孔子当时对子路可能使用的是激将法,子路拜师的初衷也许是,你说的那么好,我倒要看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随着对孔子的长久的了解,对孔子忠于其人品,发自内心的以孔子为师。
比如《论语》中有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说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但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请孔子去与她会见,孔子去了。子路因此不悦,老师你怎么能去见南子这种人呢?孔子对天发誓说,我要是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儿,天打五雷轰,天打五雷轰。孔子难得一见的可爱形象跃然纸面,也许只有在他在乎的子路面前才如此急于表明立场吧。
后来,孔子因为思想在各国推行受阻,感慨地说:“我的思想要是推行不了,就坐船去海上生活,能够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孔子当时只是一时感怀,子路却当真了,还特别开心。孔子无奈地说:“这子路真是比我勇猛啊”。
孔子生病,子路去祈祷,孔子问他:“祷告有用么?”子路说:“有,上下的神仙我都求过了”。孔子说:“我自己都求过好多次了,也没见有啥用”。
可见子路与孔子的相处非常的随意而真诚,子路对孔子也真真是一个赤子之心。
当然,子路会从批评质疑到跟随孔子,本质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子路也是认可孔子的思想的,他本身就是一个至孝、忠诚、仁勇、善政之人。
孔子也曾评价子路,说子路有政治才能,且为人忠诚,无宿诺,答应的事情,都不会过夜。
二、子路是怎么死的?
子路在随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卫国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臣子,治理蒲邑,政绩很不错,而且子路非常尊崇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因此对孔悝非常忠诚。
关于子路之死,不得不又提到南子这个美女。南子是卫国卫灵公的宠姬。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得罪了南子,因为惧怕诛杀而出国逃奔宋国。等到卫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不肯,说:“蒯聩的儿子辄在此。”于是卫人拥立辄为国君。十二年后,辄的父亲蒯聩想要回国做国君,当时蒯聩的姐姐是支持蒯聩的,而这蒯聩的姐姐正是孔悝的母亲,孔悝此时是得到辄的重用的,所以孔悝并不想帮助自己的舅舅反对自己的表弟,不想答应,但他的母亲和舅舅逼着他要歃血为盟。
孔悝的很多家臣看事情不好办,都逃出了城,子路听说后,却逆向而行,要去救孔悝。结果被蒯聩的武士石乞、壶黡杀死了,在打斗过程中,子路的帽带曾被武士打断,子路忍痛将帽缨系好,留下了“君子死,冠不免”的典故,而带子系好,也被武士们剁成了肉酱。享年63岁。
孔子在听说卫国内乱的时候,就预想到了子路之死,因为他太了解子路了。而子路死后,孔子也非常伤心,一年后也随子路而去。
有人说子路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受孔子呆板教条的教诲影响太深,忠诚的迂腐,缺乏变通,自己送死。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想子路是死得其所的。人的一生,无非追寻信念二字,是为“道”之径,若寻得“道”,便无恐惧,可获得圆满喜悦,而寿命几何并不重要。
子路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选择了他认为值得的路,那是自由、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