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名。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他老人家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不怨天,不尤人”出自《论语·宪问》。是有“完人”之称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
《论语·宪问》主要记录的是:孔子提出的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品德和对当时社会上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提出了“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不怨天不尤人的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挫折,不埋怨上天也不责怪别人。
孔夫子年轻时在鲁国任职,一度任职为代理宰相。56岁那年遭小人算计离开了鲁国,为了能找到一个赏识他的君主,他带着他的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孔子离开鲁国后,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他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权主义”格格不入,历经十四载仍然不得重用。于是孔子在他68岁的时候返回了鲁国。
有一天,周游途中他们师徒遇到了土匪,为了保命,大家四散逃开,跑了很久总算摆脱了匪徒,不经松了一口气。孔子停下来一回头,发现身后一个人影也没有啊,才知道他和学生们跑散了,于是他只身走到城门口一边休息一边等着学生们归来。另一边呢,学生们也在到处找老师,可怎么也找不到,会不会被土匪抓走了呢?大家一路边走边打听。终于,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路人嘴里打听到了老师的消息。
“你是说一个大高个儿,额头挺高的老头儿”。子贡连连点头,路人却不慌不忙,“远远地看过去还有点圣人的样子”。子贡更加确认了,就是自己的老师。
路人继续说道“他可够惨的,现在正在城门外,活像一只丧家之狗啊!”好家伙,作为孔圣人的孔子也有被人称之为丧家之狗的时候。
听到这儿,子贡有点不高兴了,竟然把自己的老师说成流浪狗,太过分了,本打算跟他争辩,转念一想,还是老师的安危要紧,于是带着大家赶去东门。
终于在东门找到了老师。老师问道“这人生地不熟的,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呢?”
子贡本不打算把路人嘲讽的话转述给老师听,可是不说他憋得难受,最后还是据实相告。
听罢,孔子哈哈大笑,还说那个路人说得对,自己现在的样子确实挺像的。
孔子这种乐观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你想,他遭遇土匪打劫,又被人嘲讽,他不仅没有怪运气不好,也没有责备路人,反倒是坦然接受别人说自己是丧家之犬。
孔子深知,只要战乱不止,这种事情就还会继续发生,所以他坚持着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
像孔子一样,工作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责怪任何人和事都于事无补,不如像孔子一样,笑对困难。